德福一致
-
牟宗三:佛教中圆教底意义
上一讲,我们已说明如来藏系统的“一心开二门”,我们可以把这个架构看成是一个有普遍性的共同模型,用它来消化康德哲学中的一些问题,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然而依天台宗的判教而言,如…
-
牟宗三:《圆善论》指引
圆善是德和福的合一 《圆善论》的圆善可解释为圆满的善。照一般说,圆满的善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最高善(the highest good),拉丁文为summum bonum。最高有两个…
-
牟宗三:儒家之圆敎与圆善
儒家义理之圆敎不像佛道两家那样可直接由诡谲的即,通过“解心无染”或“无为无执”之作用,而表明。盖它由道德意识入手,有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道德创造之纵贯的骨干——竖立的宗骨。迹…
-
牟宗三:道家之圆敎与圆善
上节依佛家天台宗详明圆敎之所以为圆敎并基此以明圆善之可能。兹再说道家。 道家亦有圆敎之理境,惟未曾如佛家天台宗那样详明而确定地说出之,但基本理趣已具备。 道家亦约略有判敎意…
-
牟宗三:圆敎将如何被确立?佛家之圆教与圆善
圆敎是佛敎方面判敎中的一个观念,而判敎判得最尽、解说圆敎之所以为圆敎解说得最明确者,则在中国之天台宗。佛敎在印度本有大小乘之争,大乘中亦有空有之争。所凭以成佛之车乘(敎路)既有大小…
-
牟宗三:康德论圆满的善所以可能之条件
圆满的善中德福间的必然连系(如因与果间那样综和而必然的联系,必然的隶属关系)是超感性的关系,而且不能依照感取世界底法则而被给与,因为它是属于意志因果的事。因此,圆满的善在现实的人生…
-
牟宗三:康德论善与圆满的善
Ⅰ 善是实践理性底直接对象——直接所欲之对象 道德底目标是善,而善系属于道德的行动,而道德的行动系属于善的意志,依孟子,是发之于性,是性分之不容…
-
牟宗三:所欲、所乐与所性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
-
价值 伦理观|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四章孟子的心性之学第五节
一、天爵与人爵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
-
蔡仁厚:儒家精神与道德宗教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问题。讲文化,除了民主与科学,还有道德与宗教,另外还有文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