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学
-
牟宗三:明道之自体上判儒、佛以及其言天理实体与伊川、朱子之不同
根据以上六条,明道首先将平散的定然之理(存有意义的天理)收于秉彝常性,由常性体悟性体(由“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亦可体悟性体),由性体体悟道体,直就道体性体说天理,并反而即以“天理”二…
-
牟宗三:横渠、明道之言理或天理
依前章宋、明儒之分系,对于道体性体之体会只有两种: 1.体会为即活动即存有。 2.体会为只存有而不活动。 又依前章之正名,宋、明儒学亦名曰“性理之学”。“性理” 之得名,普…
-
牟宗三:宋、明儒之分系
以上言通而为一,是就宋、明儒总持地言之,并由《论》、《孟》、《中庸》、《易传》之发展以明其通而为一为合法。然此通而为一亦不是开始时即如此。又先秦儒家是由《论》、《孟》发展至《中庸》…
-
牟宗三:宋、明儒之课题
如上节所述,宋、明儒是把《论》、《孟》、《中庸》、《易传》与《大学》划为孔子传统中内圣之学之代表。此五部经典,就分量方面说,亦并不甚多。但此中当有辨。据吾看,《论》、《孟》、《中庸…
-
牟宗三:所谓“新儒学”:新之所以为新之意义
宋、明心性之学,西方学者一般亦称之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中国以前并无此名,儒学即儒学耳,何“新”之有?宋、明儒者亦不以为其所讲者是“新儒学”,彼等以为其…
-
牟宗三:正名:宋明儒学之定位
宋、明六百年之儒学通常亦名“宋明理学”。“理学”之“理”字固有实指,但人可就表面只想其通泛之意义。平常有词章、义理、考据之分,就《易经》言,有象数、义理之别。若如此使用“义理”,则…
-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序
王龙溪有言:悟道有解悟,有证悟,有澈悟。今且未及言悟道,姑就宋、明六百年中彼体道诸大儒所留之语言文字视作一期学术先客观了解之,亦是欲窥此学者之一助。 了解有感性之了解,有知性之…
-
牟宗三:宋明儒学概述
我曾写了一册书,来讲魏晋时代的哲学;又以两册书来讲南北朝、隋、唐的佛教,以四册书来讲宋明理学,其量最多。首先写成的是关于魏晋玄学的部份,就是《才性与玄理》这本书。然后再写宋明这个阶…
-
中和论定后的性理学架构|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二节
一、“中和新说”的基本纲领 朱子四十岁新春,与门人蔡元定言未发之旨,问辩之际,忽然自疑,于是急转直下,而有中和新说之一说二书。一说是“已发未发说”,二书是“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
-
明道的地位与智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3章<明道的造诣与地位>第1节
一、明道的造诣 程明道(西元一〇三二~一〇八五年)名颢,字伯淳,河南洛阳人。他逾冠中进士,先任主簿,调为上元知县,有政声。熙宁之初,受荐为太子中允行御史事,神宗命他荐举人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