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
-
牟宗三:所欲、所乐与所性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
-
牟宗三:心、性与天与命
《孟子·尽心》: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此可顺通如下: 孟子说:“那能充分体现…
-
牟宗三:忧患意识中之敬、敬德、明德与天命
在上一讲之末,我们已明忧患意识与恐怖意识及苦业意识之分别。现在继续谈的,就是这两种意识不同的引发与归趋。宗敎意识中的恐怖意识无须有所恐怖的对象。当我们站在高山之巅,面对一苍茫虚渺的…
-
性命对扬——透显道德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四章孟子的心性之学第三节
一、性命对扬:透出自然之性与道德之性 “性”与“命”,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观念。孟子对这二个观念,曾有一次相对扬显的说明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
-
牟宗三:对于“性”之规定(一)《易传》《中庸》一路
以前所讲的仁、智、圣,以及性与天道,都是归结于一个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性”的规定问题,这问题可谓历史悠久,自孔子以前一直下贯至宋明以后。综观中国正宗儒家对于性的规定,大体可分两…
-
牟宗三:天命下贯而为“性”
上一讲的中心,就是我们不只在敬的作用中,更在我们的本体中肯定自己。这一讲是解释天命下贯而为“性”此过程的涵义。至于讲的方式,与前略异,不是在泛论中征引经典,而是通过三段最有代表性的…
-
由仁智圣遥契性与天道|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二章第四节
一、性与天道与孔子的圣者情怀 《论语》载子贡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孔子既已“言”性与天道,子贡亲耳听到,何以又说“不可得而闻…
-
天命下贯而为“性”的思想趋势|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
一、天命观念 “天命”观念早见于《尚书·召诰》:“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命有二义,一曰命令义之命,如天命、性命;这是理命一面。二曰命定义之命,如命遇、命运、命限;皆有限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