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
-
朱子四十岁以前的学思历程|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第一节
朱子十九岁中进士,发迹很早,但就学术之建立而言,则是四十岁以后的事,如此看来,朱子实是“大器晚成”的类型。他四十以前的问学与苦参中和,虽然恒毅坚苦,但那些讲说,还不能算是“的实之见…
-
朱子与李延平|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6章<朱子的性理学>前言
朱熹(西元一一三〇~一二〇〇年),字符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后世更以考亭称之。朱子原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而生于福建。先侨寓崇安,晚年居建阳。父名松,号韦斋,师事罗豫章…
-
湖湘之学,一传而衰|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5章<胡五峰开湖湘学统>第5节
胡氏一家,籍本福建,由于文定数度为官荆湘,而得亲接于上蔡诸人,晚年又隐居于衡山;文定既卒,五峰复居湘衡二十余年而不出,专事著书讲学,其子弟门人亦多从五峰隐遁湘衡。故五峰一脉,称湖湘…
-
胡子知言大义(三):内在的逆觉体证|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5章<胡五峰开湖湘学统>第4节
一、尽心以尽仁 彪居正问:“心无穷者也,孟子何以言尽其心?”曰:“唯仁者能尽其心。”居正问为仁,曰:“欲为仁,必先识仁之体。” 他日,或问曰:“人之所以不仁,以放其良心也。以放…
-
胡子知言大义(二):以心著性,尽心成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5章<胡五峰开湖湘学统>第3节
一、心本天道爲用,至大至善 胡五峰言“心”,本于孟子。故既言心之遍在性,亦言心之超越生死,永恒常在。《知言》云: 心无不在,本天道变化,为日用酬酢⑥,参天地,备万物。心之为…
-
胡子知言大义(一):即事明道,道无不在|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5章<胡五峰开湖湘学统>第2节
一、即事以明道:道充乎身,塞乎天地,无所不在 《知言》云: 道充乎身,塞乎天地,而拘于墟者不见其大;存乎饮食男女之事,而溺于流者不知其精。诸子百家亿之以意,饰之以辩,传闻习…
-
南宋理学之分系与胡氏家学|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5章<胡五峰开湖湘学统>第1节
历来对宋明理学的分系,事实上是很笼统的。“濂、洛、关、闽”,只是人与地域之别,无关义理系统。“程朱”与“陆王”二系之分判又有不尽(对周、张、大程与五峰、蕺山无安排)。宋明儒者的学问…
-
洛学南传的线索|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4卷第4章<伊川义理转向与洛学南传>第7节
程氏门下有二大弟子,一是谢上蔡(良佐,字显道),一是杨龟山(时,字中立)。南宋初期的洛学,主要便是通过他二人而传下来。二程门人论学,大体皆顺明道的纲领走。上蔡以“觉”训“仁”,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