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
徐复观:仁与乐的统一
仁是道德,乐是艺术。孔子把艺术的尽美,和道德的尽善(仁),融合在一起,这又如何可能呢?这是因为乐的正常的本质,与仁的本质,本有其自然相通之处。乐的正常的本质,可以用一个“和”字作总…
-
徐复观:音乐中的美与善
然则孔子对于乐何以如此地重视?《论语》上曾有这样的几句话:“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音洛)之者。”(《雍也》)“知之”“好之”“乐之”的“之”字,指“道”而言①。…
-
徐复观: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最为吻合,也以游戏在原始生…
-
【儒学壁纸】第10套:观天地生物气象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追随先贤大儒的哲思雅兴,从古画中取一片春和景明,以观天地生物气象,更是随时提醒自己,在我们的内心也升华出一个清明悦乐之境。
-
牟宗三:无限智心一观念将如何被确立?
无限智心一观念,儒释道三敎皆有之,依儒家言,是本心或良知;依道家言,是道心或玄智;依佛家言,是般若智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这都未对象化而为人格神。凡此皆纯自实践理性言,毫不涉及思辨理…
-
季谦先生:《大学》“格物致知”试解
时间:2012年5月26日 地点: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白羊沟培训学校 本来我是要像前几场站着讲的,因为听说“站着讲话不腰疼”。但是看到大家都坐着听,难免腰疼,真辛苦了。为了…
-
曾昭旭:让气禀成为行道利器而非陷阱(《让孔子教我们爱》之四十七)
不过,不在弱处强求,是不让我们的性格弱点成为做人行道的障碍乃至陷阱。总要调理性情尽可能达到均衡。若拿成绩单作比喻,就是擅长的科目数一数二,没兴趣也要维持起码水准,不要考不及格。
-
仁的意义与特性|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二章第二节
一、仁是全德之名,仁是真实生命 “仁”这个字,在孔子以前就有了。周公在《尚书》全篇中有“予仁若考”,《诗 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左传》大约出现三十个左右的仁字,而这些…
-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一向是以这种态度来了解德性,也就是从概念思考的态度来给它一个定义。这种了解虽然好像和我们了解生物学、了解物理学不很相同,但是从概念思考这个地方讲,是相同的。这还是…
-
季谦先生:略谈新儒家(一篇文章,带你浅近、中肯、周备地认识儒家)
儒家并不限于孔孟或孔孟之徒,在人类生存的每个角落,凡是能够承认人类所有价值而加以尊重、学习的,这种学派就叫作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