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仁厚作者
-
蔡仁厚:中国人品之美
知人论世,素为古人所重视。而中国学问也本长于“知人”,而不太讲求“知物”。西方的学问正好相反,他们是长于“知物”,而在“知人”方面,就显得很粗糙,甚至不免浅陋(只着重性格和心理的分…
-
蔡仁厚:巍巍大人——敬悼熊十力先生
黄冈熊先生(公元一八八五至一九六八),天挺人豪,一代儒宗,而今夏以八四高龄逝世于沪滨矣。天不憗(yìn)遗,哲人其萎,瞻望云天,哀仰何限!予后生小子,未尝亲聆教训,固不足以知先生。…
-
唐君毅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唐先生逝世,至今日已经七七四十九天了。去年秋天,唐先生服用中药的情况还很好,所以香港新亚方面发起为唐先生七十大庆印一本祝寿论文集,约我写稿。寒假期间我开始动笔,写了一笔《中国近千年…
-
历代哲人生卒年表|蔡仁厚《中国哲学史》
群圣: 伏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仲尼) 西元前五五一~四七九(七十三) 曾参(子舆) 西元前五〇五~? 孔伋(子思) 西元前?四八一~? 墨翟 西元前?四八〇~三…
-
蔡仁厚《中国哲学史》后记
书稿清样之后,想再说几句话。 首先,我那本《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内容,大致上虽已移入、融入这部哲学史中,但那本大纲还是具有独立阅读的价值。在我自己看来,这前后两书,分开读或合起来…
-
返本开新的哲儒:牟宗三④|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4章<哲学的反省与新生>第3节
牟宗三(西元一九〇九~一九九五年)字离中,山东栖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乃熊十力先生特为器重之嫡传弟子,亦是当代新儒家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 在大陆时期,先后任教于华西、中央、…
-
中国哲学的反省与新机|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4章<哲学的反省与新生>第2节
二十世纪的中国,一直处于噩梦困境之中,而民族文化生命也一直郁结而不开朗,阻滞而不通畅。这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这个“世纪大困惑”,到二十世纪后半,才逐步明朗起来;而最近一二十年…
-
西方哲学在中国以及“中国的”哲学|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4章<哲学的反省与新生>第1节
中国哲学有长远的传统,有光辉的过去,但说到中国哲学的现况,却显得贫乏而鲜见光采。试问: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些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我想,这句话是不容易回答的。因为流行于现代中…
-
科学的性质及其威势|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3章<西方思想之冲激>第2节
中国传统的学问,是内圣成德之学,是“道统”脉络上的学问。以前称之为性理学、心性之学,今天我们称它是“生命的学问”,与希腊传统的知识性的学问有所不同(但并不相斥)。 由于中国学问…
-
欧西民主自由之思想|蔡仁厚《中国哲学史》第5卷第3章<西方思想之冲激>第1节
中西文化演进的脚步,其实是差不多的。到了近代,欧西文化思想步步上升,中国文化则逐步趋衰。现只列出相关大事纪年,即可见其大概。 1 十八世纪之前 一五三〇(明嘉靖九年) …